【大紀元2013年04月06日訊】(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多倫多報導)一份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(CIBC)的報告顯示,Y世代年輕人退休後處境將變得更糟,生活水平比最佳賺錢時期將平均低30%。理財顧問表示,年輕人一定要做好風險管理,趁著年輕多儲蓄一點,制定好的保險規劃。
CIBC解釋稱,低儲蓄率、低投資回報,以及企業所提供養老金計畫較少較差,使得加拿大人退休後養老儲蓄不足。解決該情況方案為增加儲蓄及政府實施改革。
報告的編寫者之一、CIBC經濟學家塔爾(Benjamin Tal)表示,出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人士受影響不大,情況最糟的是年輕人群。CIBC表示,大約600萬人退休後生活水平面臨下滑20%或更多。不要將生活水平與得到的錢數混淆,更重要的是看實際購買力,即與賺錢最佳時期相比,消費相同商品和服務的能力。
購房非儲蓄 無益Y世代積累財富
Y世代的人找份工作並為退休後打算,學習老一輩經驗可能令他們陷入混亂。對於初始者而言,購房而非儲蓄是積累財富一種方式,這對嬰兒潮一代有效,但對現代年輕人並非如此,因為容易獲得房屋抵押貸款,實際會減少退休儲蓄。
CIBC報告承認,房價上漲推動個人淨資產增長,這有助於彌補儲蓄率下降。但報告也點明,想把房子換成現金並不容易,因為重新購房或租房都需要花很多錢。
由於房貸問題,五年前發生的世界金融危機到現在還未恢復,低基準利率導致儲蓄利息保持在0%至2%的低水平,股市回報預期仍然表現疲弱。CIBC指明,低利率和股市回報率低阻礙退休儲蓄增長。20世紀90年代後,這一增長有所放緩,到2008年金融危機後變得更加緩慢。
一些30多歲年輕人都有養老危機感,為了不使自己在退休之後生活質量下降太多,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投資儲蓄計畫。公司職員賴先生表示,自己對退休後是否有足夠儲蓄並沒有什麼信心,房價太貴,現在像他這個年紀的人,收入基本上都是用在租房子或還貸款上去了,除了日常開銷,多餘的錢拿去做一些簡單的投資。
賴先生表示,他的很多朋友都願意選擇供個房子為自己儲蓄,主要還是因為房子是看得到摸得著的東西,心裡比較踏實。
Y世代如何制定養老計畫
許多Y世代都是嬰兒潮世代的孩子,AT financial group理財顧問梁美鳳認為,30歲左右的人賺的錢除了繳稅和過日子,很難存到錢,遇到突發狀況就很麻煩。梁美鳳表示,保險本身是理財的一部分,如果錢多要做一些穩定儲蓄計畫,她說像加拿大保險公司的分紅保險就是不錯的選擇,兼具儲蓄和保障的功能,不用擔心錢會不見,放在這裏面的錢是免稅的。
梁美鳳說,這得看個人經濟能力決定,有時父母可以幫孩子做,應該看整個家庭的結構做一個安排。保險公司希望客戶做長期投資,因此儲蓄上限會根據客戶的整體財務結構來決定。
她不建議年輕人投資股票,因為目前的投資環境也不好,風險太大,而且很難去了解股票的內部的情況。她還是建議買保險儲蓄,「寧可說我把它當作一個長期的投資,安心又不會賠本,你老了時候有一個依靠。」
賴先生選擇了多方面投資,會玩一點股票,但收效不穩定,有賺有賠。他的公司有幫付CPP計畫資金,他也在銀行開設了註冊退休儲蓄計畫(RRSP)賬戶投資一些錢。
從事房貸顧問的吳先生除了自住房外,現在還把一些錢放到投資房上,拿一些物業來收租,他認為等房子升值,退休時把房子賣掉,是一種合理也比較穩妥的養老計畫。「起碼房子是不動產,再怎麼出問題的話,也不會說連零價值都沒有。」
吳先生比較註重分散投資,他也參與了公司裏提供的養老金計畫,不過對註冊退休儲蓄計畫並不是很感興趣,在上面投入的額數較少,每年也就幾千元,「畢竟是幾十年以後的事情,基金運作的怎麼樣,我心裡沒有譜。」
吳先生認為,要想退休時有足夠儲蓄,對固定資產要投放一部分,手裏還要買一些保險,這既可以存錢又有保險的額度,可以適量買一些註冊退休儲蓄計畫和供一下CPP,不過始終要留一些現金在手裏應急。
吳先生認為,黃金工作年限是10至15年,因為有家庭養孩子,這個時候也是負擔最大的時候,如果好的投資能得到足夠的回報,將來退休後的生活就能維持現在的水準不變。
對於政府擴大CPP計畫的建議,吳先生認為沒有必要,因為如果政府管理不合理、投資回報不高的話,民眾也不會看好這種投資方式。